對于很多泰國人來說,泰拳不只是一種武術形式,還是一種生活方式。雖然國際泰拳協會要求必須年滿16歲才能參加比賽,但是很多泰國兒童從六七歲就開始訓練和比賽。
兒童一場比賽通常能賺到25到50美元,在雨季,孩子通過打比賽賺來的錢是泰國農村一些家庭唯一的經濟來源。如果孩子們努力訓練,將來的某一天會到曼谷訓練比賽,很可能一場比賽就賺到上百甚至上千美元,這樣整個家庭就能擺脫貧窮了。
泰拳的訓練強度非常大。一些泰拳手的日常訓練內容是這樣的:早晨4點45分起床後,進行2個小時的訓練,包括5英里跑步和輕度的技術訓練。吃過早飯後,再進行2個小時的訓練,包括20分鐘跳繩、重沙袋擊打和空擊、實戰以及腹部訓練。
吃過午飯後進行力量訓練,包括下蹲、臥推和俯臥撐。休息一會後,下午5點又開始訓練了,這次是20分鐘跳繩、沙袋擊打和空擊等,之後吃晚飯睡覺。一周7天有6天是這樣的訓練內容,遠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相比來說,泰拳手的比賽更密集,這樣他們用于治療傷病和休養的時間更少。穆罕穆德·阿裡這位史上最偉大的拳手之一,在職業生涯中共打了61場比賽,而一個二十五六歲的泰拳手,已經打了120到150場比賽,這是很平常的。
在北美很多拳擊組織基于拳手的健康考慮,不允許拳手在被擊倒後的90天內再次比賽,而泰拳手經常在被KO幾天後就登臺作戰。
泰拳在泰國非常受重視,但是它的訓練強度和殘忍性給拳手的身心帶來一定傷害。由于在訓練和比賽中不斷有對頭部的擊打,很容易引起腦震盪,也容易罹患帕金森癥、顫抖、協調性差以及語言障礙等疾病。
而且之前得過腦震盪的拳手再得一次,很容易患上二次衝擊綜合征。二次衝擊綜合征極易轉化成腦淤腫,損傷腦部功能。如果拳手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得了腦震盪,那麼更容易患上二次衝擊綜合征。泰拳手在被KO後很短的時間內再次比賽,患二次衝擊綜合征的幾率更大。
事實上,泰拳手也不想這麼密集地參加比賽,但是客觀條件並不允許他們一年只打兩三場比賽。拳手和所在拳館在利益上存在衝突,很多農村拳館只依賴于館內拳手的比賽提成,對于拳館來說,拳手最好一直不停地比賽。在泰國,無論是成年的泰拳手還是兒童泰拳手,都需要經常比賽才能賺到錢。
很難相信一些泰國兒童在開始訓練和比賽的時候只有七八歲甚至更小,但這是很普遍的現象,據悉在泰國總計有超過3萬名的兒童泰拳手。孩子們的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因此受到傷害的風險更高。儘管有風險,但是為了把比賽報酬拿回家,孩子們不得不參加比賽。
在雨季,農業沒有任何收入,而他們的父親已經不能比賽了。因為傷病或者不能繼續和年輕而強壯的人比賽,泰拳手在30歲之前差不多都要退休,這就使得撐起整個家庭的重任落到孩子們稚嫩的雙肩上。
即便一些孩子不需要供養家庭,但是他們仍想訓練和比賽。泰拳在文化上有特殊性,它不僅是一項運動,還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慰藉和寄託,特別是對于那些居住在泰國農村的人來說,泰拳意味著更多。
多年來泰國政府也一直在努力,想讓孩子們遠離訓練和比賽,但是收效甚微。那些依靠孩子打拳來維持生活的家庭想方設法抵制政府的干預,強行阻止兒童打泰拳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強行阻止行不通,而聽之任之也沒有好處,兒童打泰拳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是泰國經濟弊病的癥狀之一。
泰國貧富差距懸殊,城市裡有富人區,有億萬富翁,但是大多數泰國人都是貧窮的,特別是農村地區。貧困的人總要想辦法生存下去,從事泰拳、[色.情]行業等也是無奈之舉。而且即便泰國經濟得到了發展,只會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條件,對于廣大農民來說,情況還是沒有多少改變。
泰拳是泰國文化的一部分,但是現在很多孩子卻只能依靠它來擺脫貧窮,這是一個讓人痛苦的事實。發展泰國農村經濟,讓泰國農民走出貧窮,讓農民收入來源多元化,這樣兒童泰拳問題或許能夠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