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兇猛的食鐵獸變成以賣萌為生的國寶,貓熊到底經歷了什麼?
2023/01/10

綜述

如今,大貓熊已經成為國內外人人喜愛的呆萌國寶,很多人聽到大貓熊想到的第一個詞就是憨態可掬,可是誰能想到,現在在動物園里賣萌為生的大貓熊在之前竟然是令人聞風喪膽的食鐵獸呢?

恐怖的食鐵獸

在我國古代《山海經》中記載了這樣一種神奇的生物,它們常年以鋼鐵為食物,而在晉代時期郭璞還專門為這種食鐵獸展開了詳細的描述。

在他筆下所展現出來的食鐵獸生有黑白色的毛發,爪子尖銳如刀,體型與熊相近,不過由于這種生物太過兇猛恐怖,郭璞無法近距離的觀察其生活習性和其他特點。

但是從這些簡單的描述中我們就能發現,這個傳說中的食鐵獸不就是我們現代的大貓熊嗎?

可是我們都知道,大貓熊是吃竹子的,食鐵一說又是從何而來呢?

其實,食鐵獸名號的由來主要從兩個方面可得,一方面人們對于這種恐怖生物都是充滿敬畏之情,因此對于它們的描述也會適當夸大一些以示敬意。

另一方面,大貓熊在冬季食物短缺的時候往往會來到人類的領地覓食,聰慧的它們能夠迅速找到人們藏匿于鍋碗瓢盆內的食物,在進食的過程中尖銳的牙齒會將這些鐵制品咬碎,這也就傳出了大貓熊吞鐵的奇聞。

不僅如此,在1981-1993年間,還有相關新聞表示有人發現大貓熊闖入家門吞噬鐵器,而且人們在對大貓熊的糞便進行檢測的過程中也確實發現了部分鐵屑碎片以及鐵元素含量,這也是為什麼人們斷定大貓熊是食鐵獸的主要原因。

大貓熊的發現過程

拋去食鐵獸不談,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大貓熊發現的全過程。大約是在1869年左右,法國的傳教士在中國居住期間偶然發現了一種特殊的黑白色皮毛的生物。

本著對真理的追逐和探索,他在當地人的幫助下齊心協力將這種神秘生物的標本帶回到了法國國家博物館進行展出,而博物館的主人也正式給這種神秘的生物命名為大貓熊。

其實,要說大貓熊的演化過程,最早可以追溯到800萬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如今看來呆萌可愛的大貓熊也是活化石一樣的存在了。

最初,大貓熊被稱為始貓熊,它們與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大貓熊完全不同,從始貓熊開始往下演變的過程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分支,一種進入了我國的中南部地區,另一種則遷到了華北華南甚至緬甸區域,不過所有的分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那就是以竹子為食。

大貓熊的悲慘境遇

雖然大貓熊長相憨厚可愛,但是其攻擊力卻一點也不弱。

在科學家們的研究后發現,大貓熊雖然是雜食類動物,且以竹子為主要食物來源,但是它們的牙齒的尖銳程度以及咬合力已經遠遠超出其他肉食性動物。

除了體型較大的獅子、棕熊、老虎之外,幾乎是打遍天下無敵手,而且一旦大貓熊被激怒,那戰斗力直接成倍增長,就算是人類也無法與之匹敵。

不過令所有人都感到震驚的是,有如此強大實力的大貓熊為何會淪落到進入瀕危物種的行列當中呢?

其實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就是人類的

過度砍伐。

要知道大貓熊主要是依靠竹林為生,對生存環境的要求非常苛刻,而人類的過度伐木讓大貓熊的居住區域越來越少,在短短20年之間,就有將近6個砍伐區內的大貓熊神秘消失,剩余10個區域內的大貓熊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

而且隨著人們對于大貓熊認識的越來越深刻,大貓熊的商業價值也非常顯著,很多人為了謀財,選擇偷偷對大貓熊進行捕捉和走私,這也讓大貓熊的處境更加艱難。

比起擁有無數先進科技的人類而言,大貓熊光憑一身蠻力又怎能與之抗衡,隨著人類的生存區域越來越大,大貓熊們只能在夾縫中勉強生存,很多大貓熊由于食物短缺而悲慘離世。

大貓熊拯救計劃

隨著國家對貓熊的保護政策深入實施,大貓熊的生存狀況也愈發好轉,目前在人們的精心培育下,大貓熊的數量正在緩慢增長。

不過,由于其自身的懶惰性,還有一個問題亟待解決,那就是貓熊的繁殖問題。貓熊的繁殖周期比較長,平均兩年才進行一次,而且一胎至多也就產下兩只貓熊幼崽。

更重要的是,成年貓熊在誕下幼崽之后幾乎沒有能力守護幼崽的平安,這也是為什麼貓熊幼崽的成活率只有不到1.067,遠遠低于其余生物。

同時,現在的大貓熊仿佛已經習慣于接受人類的撫養,如果把它們放回到野外,估計生育率和存活率更會出現斷崖式下跌。

結語

其實從2016年之后,大貓熊就已經成功脫離了瀕危物種行列,進入了臨危物種當中,這也能變相證明中國的保護措施做的還是非常到位的。

其實,不僅僅是大貓熊,還有其他很多瀕危生物在國家和民眾的齊心協力下也得到了較好的保護。

不過在保護自然,保護野生動物這條道路上,中國還有很遠的路需要走,還需要更加努力,萬眾一心,才能拯救動物于危難之中,更好地守護我們的家園!